清明时节,哀思悠悠。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衡山县城北小学开展特色活动,将非遗手工融入清明寄思,让孩子们在传统技艺中感受历史厚重,在追思中传承红色精神。
(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清明陶艺)
3月27日,衡山县城北小学开展了“多彩非遗 清明寄思”为主题的陶艺手工活动。活动现场,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首先将陶泥轻轻敲、拍,使其形状更加紧实均匀,接着开始了充满创意的揉、捏,形态各异的作品便在他们手中诞生,质朴可爱的小碗、圆润饱满的青团、栩栩如生的柳枝花卉等。随后,孩子们专注地为作品绘制上清明元素并上色,每一笔都饱含着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敬意。
(老师正在给孩子们示范扎染的技艺)
3月31日,衡山县城北小学结合清明节由来、习俗以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开展扎染手工活动。孩子们将扎染布制成相思布或书签,写上悼念英烈的诗句,还有孩子将艾草加入其中,缝制成香囊。清明节制作佩戴香囊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惊蛰过后,气候转暖,蝇虫飞动、疫病萌发,香囊具有祛瘟除秽、化浊解毒的作用,承载着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祈愿。孩子们手中的香囊,更寄托着对先烈的思念与敬仰。
(师生代表在衡山烈士纪念碑前默哀)
4月1日,衡山县城北小学组织师生代表前往衡山县烈士纪念园,开展清明祭奠英烈活动。师生们怀着崇敬与庄严整齐列队,学生代表用真挚而深情的话语为全体师生讲述了烈士李实行的英勇事迹,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全体师生代表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下为烈士们献上一束束菊花,孩子们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陶艺、相思布等作品献上并整齐摆放,展现他们对先烈的敬仰与追思,传承红色基因。
“老师组织我们开展了清明陶艺和扎染活动,我亲手制作了清明陶板和相思布,扫墓时献了上去,我想借这种方式,表达对烈士的思念与敬意。”衡山县城北小学四年级学生周小月莹表示。
“今天,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祭奠烈士,并为他们送上了花篮。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做贡献。”衡山县城北小学四年级学生文宁静表示。
此次清明节活动,是衡山县城北小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师生们不仅深刻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激励着他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校本次围绕清明节开展了系列活动,将非遗传承和红色教育深度融合,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教育实践。这些活动让我校的少先队员们更深刻领悟了革命精神,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的种子。今后,我校会继续深化这类活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衡山县城北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旷江峰表示。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记者:赵诗 向微 周彭斌 刘典(实习)通讯员:旷江峰
编辑:刘紫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hengshannews.com/content/646948/83/1483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