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衡山县的4万余亩紫云英进入最佳肥效期,农户们忙着将其翻耕,转化为绿肥,为土壤输入“养分”。
在衡山国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稻田里,连片的紫云英盛放。农机手正驾驶旋耕机来回穿梭,开展绿肥还田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紫云英被翻耕到地里,在微生物的分解下,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
“现在这款旋耕机,操作起来很轻松,我一个人每天可以打50余亩田。像这800亩地,10多天就可以打完。”衡山县白果镇棠兴村村民周建中说道。
紫云英富含氮、磷、钾等有机质,是一种优质的绿肥作物,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农作物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及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等作用。
“我们合作社在去年晚稻收割之前,种了将近800亩的紫云英。现在正是春耕还田的时候。紫云英还田后,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每亩可以减少10—20斤的化肥使用量,既节约了成本,又提升了稻米品质。”衡山国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陈紫玲告诉记者。
今年,衡山县通过办点示范辐射带动紫云英种植面积4万余亩,有效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同时,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绿肥种植”模式,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绿肥的积极性,为水稻增产、土壤改良打下生态基础。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廖晶 文雅婷
编辑:刘紫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hengshannews.com/content/646947/75/1483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