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稻海田头,憨厚的李海泉笑得像三月盛开的桃花。
作为机插秧技术的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典型,贯塘乡义母村种田大户和农机大户李海泉,他一年一个新台阶。2010年,他种田110亩;2011年,上升为186亩;今年,他猛增到300亩左右。
“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动力?”李海泉爽朗地回答笔者:“搭帮党的惠农政策!”接着他喜滋滋地说:“买农机国家有补贴,赚了钱政府还给奖励。”此话一点不假。他购买的5台犁田机、1台收割机、1台插秧机,国家共补贴3万多元。同时,2010年,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2011年县里奖励一台插秧机,一台高压杀虫机,喜得李海泉睡到梦里笑声甜。令人感动的是,县农机局局长杨超群等领导多次深入到田边,现场传授插秧机的使用技术,使他很快就入了门、上了路,成为岳北农村机插秧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典型。
荣誉是用“辛苦”二字换来的。3年来,贯塘乡广大干部群众说,李海泉是方圆十里最发狠、最吃苦耐劳的,别人不敢吃的苦他都吃了,用村民一句通俗话说,辛苦得冇死而已!寒风料峭的初春,泥一身水一身,在田头地角转悠;晒破脑壳的酷暑“双抢”天,他三天三夜冇睡觉,连续作战70多个小时,饭菜都是老婆送到田边。熬红了眼,瘦了一圈,体重由180市斤减到150市斤!平日,他总是忙得两头见星星,狂风暴雨天,酷暑难熬日,都见李海泉在田边地角的身影。300亩稻田,像他身上掉下的300块肉,值得他用母爱去呵护。因此,一年365天,李海泉没“休息”这个词。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李海泉算起了他的收入账。去年,自己种田由于有机械,成本比别人低,加上粮价高,利润也十分可观,早晚稻两季净赚5万元。同时,他的犁田机、收割机还可以“抓收入”,这样细算下来,一年净利润也有8万元钱!而今年效益更高,插秧机、高压杀虫机,这两支“新生力量”增收更可观,他算盘一敲,可赚10万元!说到这,李海泉自豪地说:“现在要是哪个出五六万一年请我去打工,我懒得去!”
“哈哈!”一阵爽朗笑声回荡在岳北农村的上空。(赵恒文)
来源:衡山新闻网
作者:赵恒文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hengshannews.com/content/2012/06/29/1092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