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耕地亩均产粮574.5公斤。此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空前解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民家庭小果园经验向全省推介,全县人均生猪收购量名列全省第一。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265亿元,粮食总产量2亿公斤,亩产745.7公斤;生猪饲养量45.35万头,农业机械总动力7.94万千瓦。
1991年后,全县先后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应用杂交良种、薄膜覆盖、软盘抛秧、改良土壤、优质施肥、高效治虫等技术,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展了种子、植物检疫、农药监管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执法工作,农业生产安全得到了保障。养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农机拥有量逐年增多,农机化作业深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县粮食亩产首次成建制过吨粮,农业总产值达4.887亿元。
进入21世纪,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建设生态农业县”目标,全县坚持农业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7大产业基地,3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席草、西瓜、优质稻、瘦肉型猪、衡山黄鸡、特种养殖专业户逐年增多;农业机械覆盖到播种、插秧、中耕、施肥和收割等环节,农民劳动强度普遍降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农业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安全有了可靠保障;农业税的减免,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的补贴,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6.6942亿元,是1990年的5.29倍。
来源: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hengshannews.com/content/2012/04/12/10930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