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 构】
1989年3月,成立衡山县湘南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系临时机构。1992年7月,县湘南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衡山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定编10人。内设人事秘书股、工程管理股,下辖物资供应站、服务中心。2002年,下辖单位增设示范园林管理所。2005年,内设股室、下辖单位未变,局机关干部职工10人,全系统有工程师6名。
【开发项目】
一、 土地治理项目
1989年,衡山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与宜农荒地开垦项目。至1991年,先后在贺家、永和、萱洲、师古、长江等乡镇项目区的部分村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在贺家、永和、萱洲等乡镇开垦宜农荒地0.98万亩。1992~1997年,分别在白果、师古、开云、新桥等乡镇项目区的部分村及岳北垅、师古垅、黄金村三个项目区进行中低产田开发改造,共整理改造水田5.56万亩。
2000~2003年,先后在店门镇、师古乡八里村、江东乡进行节水示范、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粮食基地等项目的开发,共计2.01万亩。1998~2005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在同富、长青、八里、龙溪、天水、泉水等项目区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0.47万亩。
二、产业化项目
1989~1991年,全县产业化开发项目多数比较分散,很少形成规模。期间,共开发经济林0.8万亩,开发养鱼水面0.05万亩,增加出栏肉猪7.9万头。1992年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产业化投入加大,并在效益上下功夫。1995年,综合开发县农科所螺头山主要产业化项目。完成开荒及水利配套面积0.09 万亩,修小(二)型水库渠系配套工程1.8公里;翻修护彻黄花坪隧洞186米;开挖疏浚田间渠3.5公里,其中护彻2.4公里;整修机耕路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0.2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05万亩;机械开挖鱼池13口,面积0.0115万亩。次年,将13口鱼池硬化成高标准养鱼基地,砼砌护坡面积1.35万平方米;完成开荒种果及老果园改造 0.12万亩,种优质果树6万株;扩建鸡场1个,养鸡10万羽;新建大棚蔬菜基地0.005万亩。1997年,县农业开发办在农科所租赁山地5亩,建成饲养良种种猪0.01万头,商品猪0.1万头的办属良种猪场1个;并从北京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长×长、大×长杂交良种种猪0.0391万头;创办年产0.3万吨饲料厂1个。次年,有存栏良种种猪0.0145万头,商品猪0.016万头。完成经济林营造任务0.77万亩,开发蔬菜基地0.03万亩;开发养鱼水面0.44万亩,增加出栏肉猪、羊分别为3.94万头和0.06万只;完成改、扩建项目8个。1998~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立项,注重了全县产业优势,突出了规模效益,先后以养殖项目、衡山楠竹、蔺草为重点,予以投入,进行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期间,共完成水面开发0.07万亩,楠竹低产改造1.5万亩;开发建成蔺草原种基地0.2万亩,种苗繁育基地0.2万亩,示范推广基地2万亩。
【开发资金】
一、资金来源
衡山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三部分组成,即财政资金、银行专项贷款和群众自筹资金。其中,财政资金分为无偿、有偿资金两部分。1989~2005年,全县农业开发总投入11870.7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341.93万元,占53.42%;银行贷款1545.9万元,占13%;群众自筹3982.89万元,占33.58%。
二 、 资金使用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系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按国家规定,只能用于立项项目区内上级批复的项目。其投资导向,以土地治理项目为主体,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
1989~2005年,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用于土地治理项目投入7231.77万元,占投入资金总额的 60.92%;用于产业化项目投入4639.05万元,占投入资金总额的39.08%。在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中,用于水利设施建设4472.97万元,农业设施建设1807.94万元,林业设施建设361.59万元,科技设施建设216.95 万元,其它设施72.32万元。
【重点项目区选介】
一、长青项目区
长青项目区坐落县境北部,位于衡山、湘潭两县交界处,涉及长青乡、白果镇的延兴、晓岚、荆洲、长青等22个行政村。区内土地总面积10.3万亩,耕地面积2.57 万亩,涉及农户0.7万户,农业人口2.54 万人。项目区按优质稻种植区、水产养殖区、生猪养殖区板块规划,1998年开始启动。至2000年共完成投资8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22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1万元,市级财政资金51万元,县级财政资金37万元,农行贷款240万元,群众自筹220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2.2万亩,开发水面0.07 万亩,造林0.2万亩,建设高标准生猪养殖基地100余处,年产1.4万头,完善农业服务体系1个。完成新桥水库(中型)左干渠兵干段护砌2.8公里,枚木水库(小一型)低干渠现浇1.5公里,田间砼砖排水渠护砌7.8公里,机制U型渠安装12.5公里,U型槽压砼砖渠23.4 公里;硬化山平塘16口,改造小电灌站3处,建设河坝2处,桥涵闸等附属设施配套10处;新修机耕路5公里,整修机耕道10公里。
通过3年农业综合开发,长青项目区新增有效水量310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 1.8万亩,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0.7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0.05万千瓦;改良土壤面积2.2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万亩。项目区年新增生产能力为:粮食220万公斤,油料6万公斤,肉类91万公斤,水产品11万公斤;新增各项农业总产值1646万元,新增各项农业税利总额5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开发前增加281元。
2002年,该项目区经省级验收获项目建设一等奖。
二、八里项目区
八里项目区位于107国道与南岳区接壤的师古乡境内,涉及八里、江永、建胜、大塘、农科、跃进、光辉、师古、红光等14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区内土地总面积8.4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8万亩;涉及农户8730户,农业人口2.9万人,劳动力1.9万人。整个项目区按优质种植、花卉苗木区、农家乐旅游休闲区块板设计,项目区总投资1203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919万元,群众自筹234万元。
2001年,对八里项目区进行开发。至2003年,采用双侧连砌方案,治理乌河2.3公里,重建拦河坝2座,修建宽7米、长10余公里的沿河泥石公路1条,自“示范园”直通南岳水濂洞景点;护砌干、支渠3.2公里,疏浚、护砌田间水渠26.6公里,完成其它附属设施建设25处;开挖、护砌鱼池,营造生态林各0.02万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面积0.16万亩,辐射面积0.4万亩。
通过开发,项目区年新增项目粮食产量708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1418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708万元,多种经营项目710万元;新增农业增加值806.6万元,其中土地治理、多种经营项目分别为507万元和299.6万元;新增纯收601.6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285万元,多种经营项目216.6万元;新增人均收入 172.37万元,其中土地治理、多种经营项目分别为97.94和74.43万元,高出非项目区同期人均增幅32个百分点。
来源: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hengshannews.com/content/2012/04/12/1093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