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速度】
1978~1980年,是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后三年。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国民经济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翻开了新的一页。198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055亿元。五年平均递增7.89%,其中后三年平均递增9%。
1981~1990年,是“六五”、“七五”计划时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时期,全县国民经济经过治理整顿,基本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2.56亿元,粮食总产量20.4万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3亿元,财政收入2264万元,牲猪出栏26.04万头,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3%、3%、12.6%、10.8%、8.65%。
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县通过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讲话精神,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99亿元,五年平均递增24.92%;农业总产值7.07亿元,五年平均递增20.7%;工业总产值9.02亿元,五年平均递增30.6%;财政收入0.71亿元,五年平均递增5.54%。
1996~2000年,是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县人民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有效需求不足和连续三年特大洪涝灾害等困难,以党的十四届四、五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为行动指南,顽强奋斗,努力拼搏,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8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1.1%,比全省平均增长高出1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长高出0.5个百分点。
2000年~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县内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工业化进程,加速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7亿元,五年平均递增9.5%,财政收入1.27亿元,年平递增10.1%,工业总产值23.39%亿元,五年平均净增 0.6%。农业总产值14.73亿元,五年平均递增8.67%,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年平递增8.9%。
【经济效益】
1980年,全县人均创工农业产值 354.3元,是1949年的3.5倍。人均国民收入257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3元。社会劳动者人均社会总产值1012元,社会劳动者人均国民收入494元。全民工业企业职工人均创产值2014元,全县县以上全民、集体所有制职工人均创产值2075元。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共创利润153万元,占年末固定资产净值1314万元的11.6%。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为592元,人均产粮485.6公斤。
1985年,全县人均国民收入427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95元,社会劳动者人均社会总产值1840元,人均国民收入871元,人均创工农业产值473.21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5039万元,人均年创产值5929元,其中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人均创产值7634元,县以上集体工业企业职工人均创产值6949元,乡镇企业人均创产值3362元。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创产值1044元,人均产粮524公斤。
1990年,全县人均国民收入829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05元,社会劳动者人均社会总产值3131元,人均国民收入1576元,人均创工农业产值677.85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年总产值9599万元,人均年创产值9697元,人均年创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人均12574元,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人均10222元,乡镇企业职工人均8192元,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为1694元。
1995年,农村各产业都向优质高产,经济效益型发展,水果总产量由1990年的0.44万吨,上升到1995年的1万吨,增长1倍多,席草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133公顷发展到1995年的667公顷,增长5倍多,粮食总产量达18.69万吨,年均递增1.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1.8亿元。年均递增65.3%,工业生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化工、机械、非金属采掘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农民人均收入1652元,职工人均收入4268元。
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87元,平均递增17.8%,粮食总产量达到19.4万吨,比1995年增加0.7万吨,肉猪出栏53.3万头,比1995年增加11.9万头,水产品产量0.85万吨,比1985年增加0.25万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15%提高到2000年的40%,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因素得到缓解,启动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和烟敦岭变配电工程相继竣工投产,邮电“718”工程全面完成,程控电话用户达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2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1652元增加到2000年的2708元,年均递增10.4%,职工年均工资达7099元,年均递增10.7%.
2005年,农业增加值实现9.48亿元,占总产值的64.36%.全县积极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工业增加值达到7.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 9.68亿元,全县国有企业全部实现非国有化,集体企业实现股份和私有化。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大,湘江衡山千吨级码头及接线工程全线贯通,西气东输衡山天燃气工程基本完成,县城扩容提质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九纵九横”道路骨干。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11808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4元,年平均递增分别为11.9%和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6746元,银行年末存款人均4176元,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业离退休人员0.38万人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来源: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hengshannews.com/content/2012/04/12/1093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