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猫儿眼(黄超球)
2012-04-09 11:45:20 字号:

  无宝斋位于衡州古玩珠宝一条街的巷尾,两扇窄窄的门脸,门面后边是个小院子,种了满满一院子的菊花。

  无宝斋的老板于鹤声,今年五十有六了,没有儿女,两个徒弟十一二岁就在这里学徒,早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了。于鹤声想,干脆,早点把无宝斋交给他们算了,自己这些年一直兼着慈爱院的院董,除了捐钱没出过什么力,若是能从俗事中完全脱身,倒可以专意为慈爱院做点事了。但是,于鹤声又有点不放心。自己这两个徒弟,论眼力,论见识,都挺不错,尤其是大徒弟闻卧石,在衡州古玩珠宝界的后辈里,算得上是佼佼者,小徒弟叶山青呢,谨慎细心,也没什么担心的。可自己为什么总是放心不下呢?

  每年重阳节,于鹤声都要请古玩界的同行们到无宝斋的后院赏菊饮酒。今年也不例外,于鹤声让闻卧石、叶山青守在柜面上,自己和一干同行在院子里饮酒赏花,间或谈一些衡州的人文典故,古玩珠宝界的奇人逸事。几杯酒喝下去,齐珍阁的老板孙贵成的脸上便有点红了,说:“要说最有福气的还是于老板,你们看这一院子的菊花,被于老板伺候得多精神。我啊,有这个闲心,也没这个闲功夫。”博古居的老板骆北岗在一旁开玩笑说:“谁叫你教不出于老板那样的好徒弟。”于鹤声微微举杯说:“今日不谈俗事。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喝酒,喝酒。”

  忽然,前边柜面上传来争吵之声。片刻,就见叶山青气鼓鼓地一只手拿着个小小的锦盒,一只手扯着闻卧石走了进来。院子里静了下来,于鹤声有点生气,脸绷了起来。这两个孩子真是太不晓事了。

  叶山青看见师父的神色,知道自己太莽撞了,嗫嚅着说:“柜上有位先生转让个猫儿眼宝石,想请师父看看是不是真的?”于鹤声冷脸问道:“你和师兄都看了吗?”

  叶山青打开锦盒,把里面的宝石呈到于鹤声跟前说:“看了,这东西看似是猫儿眼宝石,其实是用勒子石磨光加亮,再打蜡,用细布盘磨仿造的。中间虽然也有白光,但散漫不齐。”

  院子里这些古玩珠宝界的行家们听得频频点头。

  于鹤声的脸色缓和了下来,问闻卧石:“卧石以为呢?”

  闻卧石不紧不慢地说:“世人多用勒子石仿冒猫儿眼,因为猫儿眼宝石中间有白光,勒子石中间也有白光,只不过正如山青所说,勒子石白光是散而不齐的。但并不表示凡是白光散而不齐的就都是勒子石。明代曹昭《格古要论·猫儿眼睛》里就记载‘猫睛出南蕃,睛活者中间有一道白横搭为佳。若睛散及死而不活者,皆为不好。’锦盒里的宝石就是曹昭所说的睛散及死而不活者。是下等的猫儿眼宝石。”

  于鹤声把锦盒接了过来,拿出宝石转动着仔细端详一会,才不动声色地问:“那人开价多少?”闻卧石说:“四百大洋。徒儿已经做主用三百大洋收下这猫儿眼了。”

  于鹤声点点头,把锦盒递给叶山青说:“三百大洋,在这个地方。”

  等闻卧石、叶山青走了,齐珍阁的老板孙贵成赞叹说:“令徒的见识,尤其是那个闻卧石,后生可畏啊!”

  于鹤声说:“扰了大家赏菊的雅兴。来,继续喝酒。”

  晚上,于鹤声把大徒弟闻卧石叫到自己的卧室。

  卧室的桌子上打开着两个锦盒,一个装的是闻卧石收来的猫儿眼,另一个装的也是一颗猫儿眼。于鹤声拿出一支自来水笔,从杯子里吸了清水,然后轻轻地在两颗宝石上各滴了一滴。滴在闻卧石收的猫儿眼上的水珠一下子就流散下来了,滴在另一颗猫儿眼上的水珠则抱成一团,不流不散。

  “记住了,往真正的猫儿眼上滴水,必定不散,凡是流散下来的,就一定不是猫儿眼。好了,你回房去睡吧。”于鹤声没有责怪徒弟的意思,干这一行,谁没有看走眼的时候呢。

  闻卧石没有走,反倒满脸愧疚地说:“我知道这是块勒子石。只是来店里的是正信学校的校长郑眠琴先生,他毁家办学,这宝石是他妻子陪嫁的。郑先生并不知道这是块勒子石,最多只值一百块大洋。师父,差的那两百大洋您从我的月钱里扣吧。”

  “卧石,你做得很好,为什么要扣钱呢。好了,师父喝多了点,想睡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闻卧石出去了。于鹤声没有睡,他觉得很欣慰,自己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