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为什么叫衡山呢?这要从天文说起,古人把天空里肉眼可见的星星,划为二十八个星区,叫做“二十八宿”,说湖南位于翼宿和轸宿的范围内,即所谓的“宿当翼轸”。这翼轸两宿中有一个我们熟知的星座,叫“北斗七星”,其中两颗,一颗叫天玑星,一颗叫玉衡星,南岳衡山就在它们的下面,即所谓的“下应玑衡”。玉衡星在七星中,象个天平的支点,称量着两端的重量,平衡两端的轻重。这个衡字又有“平等”、“平均”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铃德均物”。所以古代的词书《尔雅》说:衡山“上承轸宿,下应玑衡,铨德均物,故称衡山”。
衡山也叫“横山”,因为古代“衡”与“横”是相通的。有人说,衡山位于湖南中部,横贯全省,所以称“横山”。这也有道理,但并不可靠。要知道,中国既称“衡山”又称“横山”的有四个之多,安徽省当涂县北六十里的横望山,古时也叫“衡山”;浙江省吴兴县南偏西的衡山,据《寰宇记》称“一名横山”,还有江苏丹阳县的衡山,今名横山,这些都是衡与横相通的缘故,不是横贯的意思。
衡山之所以称“南岳”,一是因为“岳者,山之尊者也。”二是因为它位于中国的南方。古代帝王封禅(祭祀天地)或者巡狩,都要到称“岳”的山上去施行,以表示隆重、尊贵。传说古代的炎、黄、尧、舜、禹五帝,都到过南岳,至今山上留下许多古迹和传说故事。
衡山又名“霍山”。《风俗通》解释说:“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所以名霍山。又一说是:汉武帝嫌南岳太远,把南岳的“南方之神”请到安徽省潜山县北的霍山,名霍山为南岳,到隋文帝时,废除霍山南岳,恢复衡山南岳,而南岳也就有人称霍山了。这样一来,许多人便把衡山和霍山混为一谈,把两山误为一山,南岳圣帝在唐朝被封为“司天霍王”就是这个缘故。而南岳除了衡山和霍山称南岳外,还有三国吴末帝孙皓封荆山为南岳,和后唐南诏以云南无量山为南岳,故中国地理史上有四个南岳,所以说衡山就是南岳没有错,说南岳就是衡山就不一定正确了。
南岳之称南岳,除了它是南方尊贵的山外,还有一个意思:南方在八卦里属离卦,离卦属火,色赤,故圣帝又叫赤帝或炎帝。传说圣帝就是神农氏炎帝。又说是黄帝大臣祝融氏,他是火正官,以火施化,还长于音乐,用以移风易俗,天下大治,祝融氏在位百年,死后葬于衡山,所以衡山有祝融峰。由于上述因素,衡山取得了尊贵地位,因此《尔雅》说: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乡,赤帝馆其岭,祝融宅其阳,威神堂堂,阴映峨峨,是以宅薮神灵,宝宇仙罗,号为南岳。”其实《尔雅》中的南岳,有时是指霍山,有时是指衡山,不很确定,以致引起后来许多学者的争论,为了避免误会,我们还是全称“南岳衡山”为好。或者就简称为“衡岳”也行。
衡山又称寿岳,这是因为南极星又称“老人星”,李白有“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岳老人星”之诗句,就是指此。老人星又叫寿星,所以南岳衡山又称《寿岳》,再一说认为南岳称寿岳是源于“长沙星”,《星经》说:“玉衡主荆州,而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长子孙昌,亦曰寿昌之次,衡岳归属长沙,故又谓衡山为寿岳。”
衡山还有叫“苑委山”的说法,宋朝道士陈田夫,住在南岳山上几十年,著有《南岳总胜集》,其中有:“衡岳者,又《夏书》所谓宛委山也”。经查证,这是陈田夫的疏忽。他不知道,这个宛委山是浙江绍兴县东南十五里的衡山,今名会稽山,所以中国的衡山,有五个之多。
衡山还有“芝岗山”的称呼,据《杨升庵集》说:“衡山,一名芝岗”,不知出自何处,学者童文杰考证,衡山远古原名叫“楼山”,亦名“岣楼山”,现在岣嵝山就是这么来的。衡山长时期,把岣嵝峰代称衡山,是误为岣嵝峰是七十二峰的最高峰的缘故,正如现在常常把祝融峰代称衡山一样。
名因时而变,相信衡山名称还会有变化的。
来源: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hengshannews.com/content/2012/04/06/1093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