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走进衡山
2012-04-12 10:14:14 字号:

  衡山县地处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西面,因境内有南岳衡山而得名。东临衡东县,南接衡南县,西界衡阳县、双峰县,北抵湘潭县,中部环绕衡阳市南岳区。地理坐标:东经112027'~112057',北纬26058'~27028'。南北最长处54.45公里,东西最宽处48公里,总面积934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46%。

  县境区位优势明显,属于湖南省战略重点“一点一线”的中心地带,紧靠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县城距省会长沙121公里,距衡阳市区65公里,距南岳风景区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107国道和314省道分别贯穿县内南北和东西方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湘江水运航道均傍县而过,衡山湘江公路大桥跨越湘江东西两岸,湘江衡山千吨级码头使衡山大宗货物可以通江达海,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新衡山火车站、潭衡西高速公路即将建成,省级开发区金龙工业园初具规模,境内电力、通信、金融、商贸设施完备,投资创业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和商贾云集的繁华口岸。

  衡山县历史悠久,山川秀美。自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置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辖区一直包括今天的衡山县、衡东县和南岳区。尔后迭经分合变异,1966年2月析出衡东县、1984年5月析出南岳区后,至2005年辖区再未变动。2005年,全县共辖9个乡,8个镇,324个建制村,27个社区,年末有人口415424人。县境地貌的基本特征是内高外低,以南岳最高峰祝融峰为顶点,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其中丘陵约占43%,岗地约占24%,平原约占22%,山地约占11%。全县有林地59万余亩,森林覆盖率48.9%,水域总面积8.8万亩,土地总面积140.32万亩,但耕地所占比例并不大,仅为24.28万亩,其中水田23.45万亩,旱土0.83万亩。县内千峰万壑,层峦迭宕;江河塘库,星罗棋布,有如一幅绿欲滴,翠欲流,河如带,水如纱的秀美风景画。

  衡山县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非金属之乡”。县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于动、植物生长。全县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有80多个,人工饲养的家畜有10多种,野生动物有50多种,珍稀树木有85科、828种。席草、西瓜、柑桔、九龙李、红脆桃、湘黄鸡、生猪闻名遐迩,多年来被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水稻杂交种子基地县、经济林基地县,湖南省瘦肉型猪出口基地县、黄鸡出口基地县、柑桔生产基地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2种,探明储量的有17种,其中金属矿藏包括铅、锌、金、银、铜、锰、钨等10种,非金属矿藏有瓷泥、石膏、钠长石、钾长石、紫砂陶土、石灰石、花岗石、白云母、石英砂、煤等20余种。特别是钠长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45%,占全省储量的98%,单个矿藏储量居亚洲之最。瓷泥和石膏均居全省储量第二,并因储量大和品质好而享誉亚洲。

  衡山县人文底蕴深厚,素称“文明奥区”。在这里,大禹治水,留下神奇碑碣;韩愈开云,传颂千古绝唱;朱熹、张栻讲学,奠下湖湘学派根基;唐宋以后,书院学堂林立,文人墨客、名贤显宦纷至沓来,留有无数瑰丽诗篇,毛泽东考察农运,更是促燃了革命烽火。衡山县又是地灵人杰之乡,代有人才涌出。在古代,有官至工部尚书的廖刚,官至刑部尚书的赵方,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的茹瑺,有位列历代112位医圣之一的“白喉神医”李纪方,有双双高中进士的旷敏本与旷敦本、聂镐敏与聂铣敏、李子荣与李子茂三对亲兄弟。在近、现代,有被孙中山誉为“巾帼英雄”、被康克清颂为“一代女魂”的唐群英,有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和中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的聂云台,有曾任中华民国财政部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又是著名文字学家的符定一,有曾任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省长的赵恒惕,有高擎湖南农运第一面大旗的岳北农工会领袖刘东轩、谢怀德,浴血奋战的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一师师长李实行,英勇痛击日寇的鲁南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杨玉书、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容光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廖山涛、黄润乾、赵淳生等一批名流精英。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